秋,似乎百分之八十與秋天有關的詩句都描述著它的凄涼和傷感。灰白的空氣、清冷的涼風和滴答的雨水,這些好像都訴說著秋愁,初秋,不管是追不及待溫度持降的北方還是仍然保持高溫熱情的南方,都用“秋天的第一”把這份儀式感拉到滿分,秋天的第杯奶茶、第一束花、第一本書…閑暇之余,到書店轉了一圈,發現一本特別應景的書一《一日三秋》,粗讀了小部分,便決定買下細讀。
都說《一日三秋》就像秋天一樣包容、成熟,書中的生活好像就是這樣,哪有什么深刻的人生哲理,講述的都是生活內容,讀完深有感悟:一個重要的瞬間,在人生中一日三秋,但這瞬間卻永不回來了。而“一日三秋”一詞是人生經過秋季、見過枝頭繁華遍地凋零才會領悟得到的。此書描述生活的艱澀與無奈,庸常與不經,以笑話為形式和內容,從尋覓萬事因由出發,到得出萬物同理結論,再到發出奈何奈何的感嘆,《一日三秋》道盡人間苦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命有限、欲望無窮,我們不斷的失去、不斷的失望、不斷的苦惱,但我們總是可以選擇一種對客觀事物或事件的看法角度,自我調侃、互相說笑,也許就是一種最為樸實有效的心理治療。這讓我想起讀過的一本書,當一群人,在死神的注視下,沒有剝奪他們的幽默感,他們時常會說出一些段子然后一起哈哈大笑。是的,痛苦臨危是真實的,但那一刻的暢快歡笑卻也不是假的。如果我們活在當下、笑談人生、寬心自慰,那些曾今的風風雨雨、以及未來的迷霧茫然,又待如何?三秋,也可為日,幸福開心的一日又一日,拼湊出屬于自己無悔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