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就以科爾沁旗草原 為背景,展開了東北黑土地的歷史與現實、社會與文化的巨幅畫卷。
從中我們能夠看到步入20世紀以來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機:日俄戰爭期間俄國軍隊在中國領土上的肆意蹂躪與瘋狂掠奪,資本主義經濟的滲透與壓迫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劇烈沖擊,“九·一八”事變給東北人民 帶來的災難與痛苦,以及由此激發起來的抗日怒潮。也能夠看到充滿了毒辣陰謀、血腥罪惡與丑惡鬧劇的大戶發家史,以及自然經濟走向 瓦解時大戶子弟的分化———有的投身于波詭云譎的證券投機事業,有的夤緣攀附身居高官,有的則走上了文化啟蒙之路。還能夠看到不甘于被壓榨的農民,急欲抗爭,但因奴隸根性作祟,半途而廢。
作品不僅燭照出社會底層的人們幾千年精神奴役的創傷,而且發掘出各色人物的心理隱微:強搶農家女作妻、后在外放浪形骸的沒落者,內心深處竟也隱藏著一段不無暖意的幽情;立志走一條新生之路的覺醒者,在自家利益與佃戶利益發生沖突時,卻站到了佃戶的對立面,并且禁不住堂嬸的誘惑,于半醉半醒、半推半就中犯下了亂倫的罪愆。
在這部作品里,我們還可以看到帶有原始薩滿教巫風的跳大神儀式,以及民眾在其神秘和恐怖的氛圍中敬畏有加而又如醉如癡的奇特效應,聽到悲涼中不無幽默的民間小調,感受到粗獷、神秘而別有韻味的東北民間文化氛圍。
好多人說端木的這篇小說是仿照《紅樓夢》的模式所寫,但依我看來《科爾沁旗草原》根本上還是受啟蒙思想影響,家族只是個由頭,端木更重視的是通過丁寧這一人物改變嘗試的失敗來證明東北傳統經濟模式的衰敗與生存模式的改變。丁寧這一人物本身受西方思想所影響,希望改變現狀,但他自身又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反而讓我想起了茅盾筆下的吳蓀甫。端木蕻良能在二十歲就寫出這么一部宏大的小說,確實顯示了他天才的一面,這也證明了真實的現代文學文壇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豐富。
他給閱讀者帶來的感受是冰冷,厚重,凝滯,憂郁,沒有那么的美好,但卻非常具有震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