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一本書,更為準確地說,是聽,因為最近用眼過度。
剛剛讀完第一章,覺得大體應該會挺有啟發。這本書第一章的核心就是,你覺得有意思的事,才能夠做出心流。而事實上,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所聽到的或者習以為常的,是做有意義的事。過去,大部分的人被一個遠大的意義牽動著努力前進。但是放在當下,很多時候我們足夠努力,但是卻不一定有收獲,反而是背負著“必須努力”的壓力而更加疲勞,這也是當代年輕人流行“躺平文化”的原因。
這種思維模式在這本書里,恰恰是錯的,所謂“拆掉思維里的墻”,最重要的是意識到,我們頭腦里這些平常意識不到的思維模式,比如說高風險創業的問題,換個角度,低風險創業就是“拆墻”。又比如說“躺平”去專注做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而不是負壓追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諸如此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