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不是天生帶來的能力,而是通過一系列可操作、可模仿、可踐行的工具:溝通視窗,目標管理,傾聽反饋等鍛煉而來的。有幸學習了樊登老師的《可復制領導力》之后,對“領導力“有了重新認知。
一、理清關系,打造團隊一致性
每一位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團隊更具有執行力,員工的執行力與領導的管理能力能否緊密配合,關鍵看領導者能否在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信任、建立團隊、建立體系和建立文化。管理者的使命是培養員工,打造有戰斗力的團隊,明確自己的角色和定位,避免親力親為。以前總能聽到這樣的比喻,公司就是家,團隊就是家,在家里就是要處理復雜的關系。而更加精準的形容,應該是一支球隊,大家聚在一起是為了進步,為了贏得最終勝利。讓每個隊員找到自己的位置,要獎罰分明,把你要員工做的事,變成他們自己要做的事,與此同時“退役”的老隊員還是熟人,絕不應該變成路人或者仇人。處理好前員工的問題,既不為日后團隊發展留下隱患,還能有諸多好處。
二、用目標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目標是一切管理的基礎和開始,與人而言,是內心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與企業而言是推動其發展的最大動力。根據企業的發展,制定出方向型、過程性、理性型的目標,要學會運用公式和管理標準化工具定出明確具體、可量化、可接受、可實現、符合實際、有時間限制的目標來。同時也要注意并解決,員工參與不夠,執行力差、資源匱乏、目標拆分不清和目標總在其變化這四個難題。每個人都可以是管理者,領導者,執行者,這個刷新了我過去的認知,如果我們所處的環境,位置不能達到管理者時,那我們就同時作為這三個角色的切換,管理是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管理者最主要的責任是培養他人的成長,而如果一個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的管理者,員工或側團隊無法成長,會是他們的天花板,這是盲區,需要提醒每位管理者。
執行者是負責給出結果的人,領導力是可復制的,通過了解四大象限去長期地突破和認清自我、提升自我,再理清管理者、領導者、執行者的具體涵義,通過日常工作的鍛煉,日積月累,一個人的領導力,氣場就會被鍛煉出來。總而言之,這本書非常有學習和借鑒價值,希望能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練習,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