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一本書,真對當今社會,感受挺深。古往今來,人心比萬物都詭詐,無人能夠識透。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無情地展示出人性的虛偽、冷酷、殘忍和狡詐。
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是個因窮困而輟學的法律系大學生,他租住在一家公寓的五層樓斗室內,母親和妹妹從拮據的生活費中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拉斯科爾尼科夫已經好久沒交房租,房東太太也停止了伙食供應。在這樣一種窘迫窮困潦倒的狀態下,他對生活的一切厭倦不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放高利貸的老寡婦阿廖娜,老寡婦的刻薄和富有深深刺傷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自尊心。他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在他眼中,老寡婦無情,冷酷,對社會毫無用處,是吸人血的虱子。殺機,在他第一次見到老寡婦時就有了。其實一開始拉斯科爾尼科夫在掙扎。他并不是一個習慣性的罪犯,甚至一想起這個犯罪的念頭,他都覺得骯臟、卑劣、可惡。可是社會處處可見的不公平又不斷推動著他的犯罪動機,最終,他向老寡婦舉起了鋤頭,順便也殺掉了老寡婦的妹妹麗莎維塔。這個妹妹的出現是個意外,他并沒有想過殺她,只是她出現在了一個不恰當的時間。麗莎維塔是個善良的人,她熱愛上帝,與人為善,她的死不斷拷問著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良心。殺死老寡婦是為民除害,仿佛有一個正義的目的,而殺死麗莎維塔卻僅僅是因為害怕罪行暴露。拉斯科爾尼科夫不管為自己找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他的內心始終都無法回避善良的麗莎。盡管他很聰明,狡猾詭詐的與波爾費利建智斗勇。但對罪行敗露的恐懼,對人生的絕望,時而亢奮。時而頹廢的復雜心理和良知讓他幾平精神崩潰。殺人,并沒有改變他糟糕的現狀,并沒有實現人生理想,反而更糟糕,更絕望了。整本《罪與罰》的精彩描寫,充滿了絕望和掙扎。理智戰勝罪惡,最終,他自首了,并向社會承認了他的罪行。
這本書告訴我們,在你犯錯后,一定要去勇于去承擔責任,而并不是去逃避。因為這樣,你的一生都會在充滿恐懼、煎熬和無盡的黑暗中渡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