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一本小時候的書,書名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猶記得當年10來歲的時候看這本書沒什么感覺,但是現在已經30多了,再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又是另一番的感受了。
這本書是美國的當代作家海倫凱勒以她的第一視角著寫的一本小說,書中的她以一個殘障人士的第一視角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就是應該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的一切東西。小說主要寫了海倫凱勒小時候因為生病變成了聾盲人的過程,現在讀這一段的時候覺得特別的惋惜,因為她本來擁有好的視力,還有好的聽力,一場大病導致了她變成了聾盲人,我將自己代入到小說里去了,假如我本來是一個健康的人,突然失去了聽力和視力,那我肯定會因為這個打擊而變得一蹶不振,自暴自棄了。
但是海倫凱勒并沒有,其實剛開始,她對于生活也是失望的,但是幸好她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導師莎莉文,在她的引導下,海倫也漸漸的好了起來,學會了閱讀,說話,以及寫作。雖然眼睛已經看不見了,但是這也讓她有了另外的心境去看待事去交友。最終憑借自己的不斷努力,她考上了哈佛,也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看完以后我覺得這太不容易了,首先我的感受就是她的心態真的是轉換的很好很快,普通人遇到這些事情可能已經放棄了,因為人的性格就是不怕一無所有。而是害怕本來擁有一切,卻又失去了,小時候覺得失明就失明了,其實也沒有那么可怕,現在在社會摸爬滾打了以后覺得,海倫太厲害了,沒有因為這個打擊而變得一蹶不振,所以這一點就非常值得我去學習。
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值得學習的第一點,同樣還有第二點,就是永不放棄的態度,她作為一個殘疾人士,卻做得比大多數健康的人都要好,說明了一點就是,人只要肯努力去付出,去改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更加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遇到挫折,不要怨天尤人,自憐自哀,F在的快節奏社會沒有人有同情心來可憐你,只有自己強大起來那才是真的強大。經歷過最黑暗的一天,以后的每一天都是要比那一天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