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一本好書《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做選擇、做決定,并采取相應行動,第一步是要學會分析問題。
首先你需要能專注,能把問題看清楚。有時候可能需要深入細節,摸清問題的真相和前因后果,有時又需要你放寬視野,從大的方面入手;有時又需要你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并非所有人天生都是高效決策者,但決策是一種可以學會的技能。首先你需要摸清實際的情況,如果前提假設是錯誤的,不管你的決策水平有多高,最終都無法找到正確的答案。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會有情緒、有盲點、有邏輯弱項,所以是人都會犯錯。但只要能認清自己的弱項和盲點,我們就能提升決策能力,找到最聰明最簡單的解決方案。這世界上很多人也會優柔寡斷,遇事反復琢磨,遲遲不下決心。還有的人很容易下決心,但就是不行動。拖拖拉拉、猶豫不決,等待時機等心態只會讓人一事無成。還有人屬于恐懼型的;擔心后果會讓自己無法承受,害怕變化,害怕其他人不高興。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把決定變成行動,需要給自己設定清晰的目標,制定完整的行動方案,學會高效管理實踐,打破惰性,養成行動力。一旦做到這些,你將無往不勝。探路型的人喜歡系統地、按部就班地收集信息,喜歡關注細節。當你需要發現一些未知要素,而且時間比較充足,探路型是最佳方式。尤其是在解決問題或者“聚合型問題”時,探路型往往使最有效的思路。但這種風格也有它的缺點:它會讓你只關注一種方案,而忽略其他可能性。還有一種是導航型,導航者們喜歡從宏觀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們更愿意依賴直覺或者本能,喜歡尋找盡可能多的解決方案。導航型風格比較適合處理“發散型”、需要快速解決,或者條件會經常變化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往往不止一個答案。而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導航者們可以提出很多極富創意的答案。導航型風格的缺點在于:在遇到只有一個或少數解決方案的問題時,導航者們將無法確定具體的步驟來幫助團隊實現目標。如何進入最佳工作狀態呢?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一項任務對某人來說介于“太簡單”,甚至有些無聊和“太難,壓力太大”之間時,她便會處于一種名為“最佳心理成就區域”中,此時就能發揮最佳狀態,人會感受到我們常說的“心流”。一旦進入“心流”,你會工作更加的努力,工作時間也會更長,而且整個過程會更關注更享受。你會全神貫注于眼前的事,時間會在不知不覺中度過。
讀了這本好書《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讓我想到我們作為物業人,在平時和業主相處中要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工作上的問題能及時和業主溝通,工作不能拖拖拉拉,工作中要避免懶散,打破惰性。對待業主提出的問題要盡己所能解決。對待業主要像家人一樣。
